现在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航运资讯 > 正文

国际贸易摩擦负面影响溢出,长期不确定性恐拖累亚洲经济前景

投稿人:  浏览: 2,098 次
4年前 (2019-10-31) 沙发

在贸易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同步放缓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不断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显著减少成为了今年上半年亚洲经济增长减弱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近期贸易局势有所缓解,但其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仍在持续影响着亚洲经济。

 

进入本世纪以来,亚洲经济腾飞,其增速始终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但近期,在贸易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同步放缓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亚太地区的最新经济评估预计,2019年和2020年,亚洲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0%和5.1%,较此前的预测分别低0.4个和0.3个百分点。如果预测成真,这将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经济扩张速度的最低水平。

 

因为亚洲地区经济具有开放度高、对外贸和投资等依赖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国际贸易影响较大。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显著减少,成为了今年上半年亚洲经济增长减弱的主因。这在亚洲重要经济体、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日本、韩国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经历了2017年和2018年与全球经济同步增长后,由于遭遇贸易“逆风”,日本经济重返低谷。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3次下调了经济预期:4月份曾指出“出口和生产出现部分弱化”;6月份判断称“出口和生产持续弱化”;9月份称“以出口为主的弱化趋势持续”。10月份则再度调整为“出口弱化趋势长期化”。纵观日本实际经济态势,截至今年8月份,出口已连续9个月低于上年水平,并引发制造业停滞。截至9月份,日本央行发布的短期经济观测报告中,大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指数已经连续3期出现恶化。纵观历次日本经济衰退过程,出口减少导致生产下降,是日本景气恶化的典型模式。IMF预计,2019年和2020年,日本的经济增速分别为0.9%和0.5%。

 

而亚洲另一重要经济体韩国同样遭遇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自今年以来,韩国经济持续不振。一季度,韩国GDP出现负增长,二季度有小幅反弹。10月24日,韩国央行发布数据称,经初步核实,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2%,但增幅低于市场预期。韩国央行表示,目前无法确认全年GDP增长率达到2%既定目标的可能性,但从当前形势看,受韩日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等影响,不确定性增加。

 

与日本相似,国际贸易及出口是决定韩国经济成败的重要因素。根据韩国关税厅发布的数据,今年10月,韩国的出口额很可能将遭遇“十一连跌”。数据显示,韩国10月份前20天出口额为268亿美元,同比减少约两成,半导体、石油制品等支柱产品出口持续减少。半导体产品作为韩国出口的支柱产品,占到韩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该行业出口量的持续下滑为韩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在韩国企划财政部上周出版的《最近经济动向》中,已连续7个月用“经济不振”来描述韩国的经济形势。

 

此外,由于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外部需求减弱,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内的东盟五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势头都有所减弱。未来,IMF预计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速将稳定在4.5%附近水平。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近期贸易局势有所缓解,但其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仍在持续影响亚洲经济。

 

贸易风险将持续削弱外部需求,抑制信心和投资。叠加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和房价下行压力,可能导致经济显著放缓,并通过地区间的密切联系造成严重的地区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在亚洲部分经济体私人部门债务高企和企业债务状况恶化的背景下,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IMF指出,投资者情绪突然恶化可能导致金融条件收紧,造成资本突然流出和货币贬值。这可能使资产负债表薄弱的企业进一步承压。IMF亚太部主任李昌墉表示,“考虑到亚洲经济处于微妙关头,相关政策需要在提供支持的同时维护金融稳定。”

 

但尽管如此,亚洲仍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主要地区,占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仅中国就占39%、印度占16%以及东盟国家占10%,亚洲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重要贡献毋庸置疑。而在下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元区)放松货币政策,还将利好亚洲经济体。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可能驱动国际资本继续流向亚太地区;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关联,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为亚洲经济体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支持本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政策空间,有助于抵消贸易紧张局势等不利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在亚太地区支持性政策的推动下,亚洲各国的消费基本保持稳定。

来源:互联网
本文由物流报(www.56tim.com)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报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