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资讯】公开答辩 找准痛点 明确方向 青岛交通怎么干?来一场头脑风暴

投稿人:  浏览: 2,817 次
5年前 (2019-05-28) 沙发

  “青岛已进入了公交地铁换乘出行新时代,在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方面有什么考虑?”“对标深圳,青岛的物流业发展还有哪些差距,在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思路?”……5月23日晚,山东省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答辩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

答辩现场,600人的会堂座无虚席,交流碰撞气氛热烈。围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差距、下一步发力的方向思路举措等问题,市领导、受邀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以及区市和部门负责同志提出了问题,给出了建议。现场的提问与答辩精准专业,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互动中,拓展了思路,凝聚了共识,热烈的掌声不时在会场响起。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主持答辩并讲话。他表示,要围绕国家对青岛的定位,以更高站位系统深入谋划推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要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多向市场化要出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水平。

副市长领衔答辩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答辩是青岛市委发起的15个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的第6场。牵头副市长刘建军为主答辩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希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市地铁办主任贾福宁为副答辩人。

当日,主答辩人首先借助PPT演示介绍了青岛建置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详细汇报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的具体内容,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体系、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体系、引领城市发展的地铁、一体衔接的综合枢纽等七场硬仗,认真查摆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攻坚目标、攻坚任务和攻坚团队。

随后,部分市领导,受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部分区市和部门负责人提出问题或意见建议,4位答辩人予以解答或回应,提问精准、交流充分,既摸清了“家底”、找准了痛点,又明确了方向。

“现场各种问题集思广益,让人深受教育和启发。”张希田在会后表示,青岛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推动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综合枢纽等方面的建设,做好研究论证,坚决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轨道交通热度高

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场转场、胶州湾大桥调价、物流业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答辩会上,与民生相关的交通话题成为讨论中心,其中轨道交通的热度颇高。

地铁与公交的衔接换乘、建设资金的筹措、未来的规划、目前的建设进度,这些细节牵动着代表们的心。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勇提出,青岛城市分布离散,需要轨道交通支撑,但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在一段时间会受到影响,如何化解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比较少的营运收益之间的矛盾?

刘建军表示,地铁既能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又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针对地铁建设投资量大的问题,近期青岛市建立了地铁基金,同时采用多种建设模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其中,13号线是青岛市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11号线是青岛市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

贾福宁表示,下一步青岛将强化轨道交通TOD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突破影响青岛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瓶颈。

聚力打赢七场硬仗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制定了《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行动方案(2019—2022年)(讨论稿)》,部署打赢7场硬仗,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道路运输行业改革、建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运营管理体制、加快空管终端管制区建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5项重点工作。

这7场硬仗分别是:打赢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设硬仗,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绿色智慧、港城协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打赢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建设硬仗,力争今年实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把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打赢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建设硬仗,打造沿海通道重要铁路枢纽,实现南融长三角城市群和华中腹地,西北接京津冀及沿黄流域,北连烟台、威海和环渤海高铁通道;打赢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体系建设硬仗,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提升路网通达能力,畅通拥堵路段节点,到2022年高速公路6车道及以上比例提高到24%以上;打赢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体系建设硬仗,到2022年实现城市快速路网体系优化完善,主次干道路网增容提效,关键节点运行效率提高;打赢引领城市发展的地铁建设硬仗,到2022年实现轨道交通通车8条线,运营里程330公里,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35%;打赢一体衔接的综合枢纽建设硬仗,实现现代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基本建成,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更加紧密,多式联运效率显著提高,东连日韩、西通中亚的国际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本文由物流报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报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高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