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航运资讯 > 正文

多式联运,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投稿人:  浏览: 2,686 次
4年前 (2019-12-24) 沙发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把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作为国家战略部署。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明确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装箱铁水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以空前力度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从政府到企业,从沿海到内陆,从航运到铁路,从硬件到软件,破局之举措,破题之探索,正在逐步打破物流和运输领域多年来的僵局。在众多政策利好、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合力作用下,多式联运正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多式联运,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1、多式联运:货运量将大幅攀升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但是对中国多式联运的影响不大。经济形势发展影响需求,但供给侧需要主动而为,所以说集装箱货运量的增长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与国际经济形势间接相关。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以空前力度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

市场具有增长空间

继三年快速增长后,多式联运市场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见图),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预计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

多式联运,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随着“运贸一体化”和“仓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多式联运服务延展更广,多式联运在存量市场基础上,带动增量需求的效应也将开始显现。

根据《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将超过30亿吨,运量规模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多式联运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 4000亿元。

随着“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环保等政策引导,大宗物资“散改集”和“适箱适铁”货物将进一步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2019年,按照铁路实现增量2.5亿吨任务目标,中国铁路总公司分线、分区域、分品类细化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多式联运保增量2000万吨。

港口铁水联运改善

近年来,港口与铁路衔接情况已获得逐步改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即将建成,铁路与内河其他主要港口的连接线建设节奏逐步加快。

《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铁水联运货运量450万TEU,同比增长29.4%,占规模以上港口装箱吞吐量的1.8%。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27.8%,超过《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中集装箱铁水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但是,港口铁水联运场站能力利用率普遍不高,均未达到80%的相对饱和状态。

从单个港口铁水联运货运量来看,2018年,青岛港达到115.4万TEU,成为中国铁水联运首个超100万TEU的港口;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天津港增速超过40%;厦门港完成3.16万TEU,同比增长33.43%;北部湾港完成5.49万TEU。

港口铁水联运占比方面,2018年,沿海主要港口装箱铁水联运货运量占港口装箱吞吐量比约4%,较2017年增加0.7个百分点。营口港铁水联运集装箱货运量占港口装箱吞吐量的比例达13%,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突破三大发展短板

现阶段困扰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要短板有哪些?12月3日,在“2020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全球媒体发布会”上,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黄田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体制、设施和规则,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体制方面。多式联运涉及运输链,一个国家要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有高效的供应链,其中时间和成本是同等重要的两个经济指标。不仅要低成本运输,还要高时效运输,解决高时效才能解决低成本。在整个供应链中,运输物流链是供应链的基础,而运输链又是物流链的基础。在运输链中,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障碍和约束,目前“放管服”、供给侧改革、营商环境优化等政策已经施行,但是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还有待加大力度。

第二,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基础设施的短板在于发展不平衡,不仅两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上需要无缝衔接,更重要的是港口与铁路的现代化程度不一样,装备自动化程度也不一样。铁路方面:集装箱货运量目前仅占全国铁路15%以上,但是港口已经90%实现集装箱化,港口装箱作业自动化设备非常多,但是在铁路装卸作业中还采用“人拉肩扛”等原始方式,自动化程度较低,这就造成了在设施上的不对等不平衡。其次,在枢纽衔接上,由于基础设施层面的差距,特别是设施较分散,规模化的大枢纽较少,这方面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补短。

第三,规则方面。规则涉及合同、单证、理赔或物品等,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这些环节非常消耗运输服务过程。所以说,“最后一公里”和两种运输方式的“中间一公里”消耗很多成本,浪费很多资源,使得运输链不那么顺畅,这或许是多式联运公关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未来三年多式联运货量将大幅攀升。近年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经济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化发展战略,都将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密度和网络化程度的全面提升。运输通道与物流通道互联互通、以协同带创新的发展模式将为多式联运要素快速集聚提供便利,物流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开始出现,“点轴式”的跨区域多式联运网络初具形态。

基于境外网络开发、经贸一体发展和中欧班列品牌效应等因素,2018年中欧班列回程达到2667列,占中欧班列总开行量的42%,回程班列占去程班列比例由2017年的53%升至72%,双向运输进一步趋向均衡

2、中欧班列:双向运输趋于均衡

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欧班列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交流,极大促进了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和经济合作。

开行数量持续加码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相关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开行8年来,已累计开行超过1.3万列。2018年,中欧班列整体开行数量达到6363列(超过2011—2017年运行列数总和),同比增长73%,仍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2018年,中国59座城市与欧洲15个国家49座城市间开通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65条,与2017年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座城市61条运行线路相比,数量稳步增加。

成都、重庆、郑州、武汉是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最多的城市。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超过1500列,中欧班列(西安)异军突起,开行超过1000列。多座城市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进入千列量级,各班列公司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不过,相比海运,班列运输占比依旧较小。以2018年班列运输量创历史纪录为例,全国中欧班列运量约60万TEU,海运运量约为2.64亿TEU,海运运量是班列运量的440倍。

铁路班列增长明显

《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相关数据显示,铁路口岸班列运行数量获得明显增长。2018年,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中欧班列18条线路,中欧班列通过2055列,同比增长146%,占中欧班列开行量的1/3,超过阿拉山口、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成为中欧班列的主要过境口岸之一。

2018年,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达1071列,同比增长85%,出入境中欧班列首次破千,创历史新高。二连浩特口岸自2013年首列中欧班列通行以来,出入境中欧班列数量逐年递增。

2018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共52条。其中,出境线路34条;进境线路18条。进出境班列合计1801列,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境985列,增长10.5%;进境816列,增长56.8%。

2018年,途径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中欧、中亚班列1903列,同比增长8.7%。

双向运输趋于均衡

去回程比、实载率都是国际班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货运班列发展的瓶颈所在。12月3日,在“2020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全球媒体发布会”上,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牧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分析道,从2011年开始,中欧班列在中国发展已经到了第8个年头。爆发式增长发生在前6年,近三年则呈现“你追我赶”的增长势头。亚欧大陆桥作为国际通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一是解决内陆货出口便捷性问题时期。内陆地区招商引资,大型的国际笔电产品、汽车产业进入内陆地区,首要解决的是物流效率,而亚欧大陆桥正是最近的联通国际市场通道。二是解决规模化运输中货量问题时期。物流业、运输业的效益来源于规模化,为了实现规模化运输,很多地方政府加大对中欧班列的补贴支持。既然以规模为目标,很多货物就不再是本地货物,据悉,目前排在前三位的中欧班列实际上50%以上的货物都来自外地。三是解决回程货物问题时期。因为规模依然不能解决经济性问题,就使中欧班列的经济性不能释放,而实现中欧班列经济性必须做到“重去”和“重回”。解决“重去重回”问题采用两种手段:一是部分中欧班列开始在欧洲设立办事处,作为回程货物的揽货点;二是加大回程货物补贴。补贴使得中欧班列回程货物量近三年快速增长。回程货物集结点分散在很多地方:如货物从中国运到德国杜伊斯堡,再通过杜伊斯堡把空箱调到鹿特丹、汉堡、不来梅,然后在这些地方装货物才回中国。加大回程货物,实际上是中欧班列在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班列回程达到2667列,占中欧班列总开行量的42%,同比增长109%。回程班列占去程班列比例由2017年的53%增至72%,双向运输进一步趋向均衡。

陆海新通道促发展

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广西北部湾港与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 万TEU,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100 万TEU。到202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到2035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8)》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154列、5.78万TEU。重庆、广西、四川、甘肃、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区积极投入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形成了途径广西北部湾港口联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海铁联运班列,使中国东西为主的国际物流通道纵向贯通,以网格化的形态为西部多式联运网络形成提供保障。

《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的出台让人振奋,因为“老大难”问题终于破局,而且破局方法符合上海发展海铁联运的产业需求

3、上海多式联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随着上海港张华浜、军工路码头业务逐渐转移至外高桥和洋山港区,海铁联运箱量从最高9.5万TEU逐年降至2017年的4.5万TEU,仅占上海港总吞吐量的0.1%,与中国其他主要港口相比反差明显。

12月3日,在“2020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全球媒体发布会”上,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牧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多式联运一直以来被诟病为中国“老大难”问题,瓶颈在于铁路与港口未能联通。

其实2018年以来,上海多式联运正在破局——政策层面已然非常明朗,但是因为涉及基础设施补短板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效果。

明确任务与目标

7月12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公开发布《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上海市交通运输结构,推进集装箱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发展,全面实现多式联运货量年均增长20%、海铁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的任务目标。《方案》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6月30日。

《方案》提出,上海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内部优化、外部助推,聚焦芦潮港中心站功能作用发挥和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优化,推动公路集装箱中短距离运输向铁路、水运方式转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着力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

《方案》明确,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的近期目标是,2019年完成海铁联运货运量12万TEU,实现同比翻番(其中芦潮港站8万TEU,同比增加4倍);工作重点:调整场地布局、对接目标城市、开行固定班列。2020年完成海铁联运货运量24万TEU,实现同比翻番(其中芦潮港站20万TEU,同比增加2.5倍);工作重点:拓展腹地城市、完善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方案》明确,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的远期目标是,随着沪通铁路和外高桥铁路进港区加快建设投入使用、上海铁路货运枢纽场站布局调整、港站一体化运输及集疏运组织优化等措施落地,研究提出远期(2035年)目标:完成海铁联运货运量175万~300万TEU,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按5000万~5500万TEU)比重为3.18%~5.5%,从2021年起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为此,《方案》提出6项重点任务:

一是建立推进机制。建立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上海市有关部门参加的市级层面协调推进机制,负责统筹上海市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构建高效顺畅的海铁联运协调平台,确定海铁联运发展目标、政策,推进海铁联运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海铁联运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成立经营主体。由上海市国资委会同久事集团、上港集团协调落实申铁公司持有的芦潮港中心站50%投资股权,在产权不变情况下,委托上港集团管理、海铁联运公司经营等事宜。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由上港集团100%持有的上港集团海铁联运物流有限公司(海铁联运公司)于2018年12月2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

三是补好当前短板。将芦潮港中心站部分装卸线路和堆场视作洋山港区的延伸地,铁路集装箱到站视同进港,由海铁联运公司负责港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短驳运输,实现港站操作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运营效率。

四是优化运输组织。开行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落实优惠措施。铁路、港口航运企业等既有各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实现不低于其他港口海铁联运享受的优惠幅度。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对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的经营人,依申请对管内实行铁路运输费最高下浮50%(管外30%)、装卸费下浮30%~50%的优惠;对全程提单中转重箱的空箱回程运费,享受空重联运的优惠。铁路场站给予海铁联运航运企业集装箱空箱最长30天的免费堆存期。上港集团对海铁联运中转重箱(全程提单)实施大船装卸费35%或更大力度优惠,并确保海铁联运集装箱优先装船。中远海运集团对海铁联运集装箱给予全程运价优惠50~100美元/TEU。

六是出台扶持政策。按照“铁路让一点、企业担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总体思路出台政府扶持政策。

三方面做足文章

12月3日,在“2020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全球媒体发布会”上,李牧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方案》的出台让人振奋,因为“老大难”问题终于破局,而且破局方法符合上海发展海铁联运的产业需求。上海发展多式联运,其实有三个方面可以做足文章。

一是海铁联运。由于铁路没有完全进港口,再加上上海土地非常紧张,已经没有土地空间扩张铁路场站。上海最大的换装场在芦潮港,但其与洋山港之间有“一桥之隔”。不过,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特别是当沪通长江大桥修通之后(据悉2020年有望实现全桥通车),可以做到铁路进港。上海正在从方方面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二是公铁联运。上海在闵行火车站有较大的公开场站,而现在上海和广州地区货运量越来越多,与浙江的铁路物流来往也较密切,所以在这个点上上海将来能做很多文章。

三是多式联运。要利用好浦东航空货运枢纽,把航空和陆地的陆空联运卡车航班做大、做强、做密,发挥上海空港、海港枢纽的作用,实现上海联通整个内陆地区,辐射长三角地区,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样上海应该就能破局。

来源:互联网
本文由物流报(www.56tim.com)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