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企业推荐 > 正文

刷脸支付硝烟四起,未来能否替代二维码支付?

投稿人:  浏览: 1,483 次
4年前 (2019-12-16) 沙发

今年以来,“刷脸支付”在各大超市、便利店逐渐兴起,市民在购物付款时不用打开手机二维码,只需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轻松完成付款。

尽管2019年被成为刷脸支付“元年”,但事实上,”刷脸支付争夺战”自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2018年12月,支付宝正式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相比之前的刷脸机器,其在体积、价格与使用流程上都进行了大幅优化升级。

然而,“蜻蜓”刚刚起飞,支付宝的“老冤家”微信支付便紧随其后,在2019年3月正式推出其刷脸支付设备“青蛙”,火药味十足。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在今年4月,支付宝发布“蜻蜓”二代。微信见招拆招,随即在今年8月发布了新一代刷脸设备“青蛙Pro”。

就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刷脸支付战场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刷脸支付赛道迎来了“国家队”成员,银联在今年10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正式宣布进军刷脸支付市场。刷脸支付也从二虎相争变成三足鼎立局面。

不过,“刷脸支付”带来便捷的同时,其风险问题也引发不少市民的关注和热议。此外,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公开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人脸属于核心隐私信息,唯一且无法修改,而目前我国在客户人脸特征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等方面缺乏行业规范,一旦因管理不善、黑客攻击等原因而遭到泄露,将无法补救并给客户带来持续的隐忧。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由于安全性差别悬殊,刷脸支付的线上和线下应用场景应予以谨慎区分。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表示,要坚决保护好强隐私生物特征,合理应用好弱隐私生物特征,牢牢守住信息和资金安全底线,特别是对人脸识别这一热点应用,应坚持守正创新,稳妥推进线下支付应用。

综合来看,刷脸支付虽好,但要想“飞上枝头”代替二维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来源:互联网
本文由物流报(www.56tim.com)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报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