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以北京为例,看城市副中心物流建设需“C 位”当道

投稿人:  浏览: 3,960 次
5年前 (2019-01-28) 沙发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需要现代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构建高效、集约、绿色的物流服务体系符合区域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也会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实现创新性发展,起到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以北京为例,看城市副中心物流建设需“C 位”当道

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须优化合理地配置各类资源,形成完整的城市运行支撑体系,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性要素,其作用越发明显,需重点关注。而北京通州区作为典型的城市副中心,其物流规划将影响整个北京的发展。

解决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城市副中心产业需要实现全链条优化配置,需要物流产业深度融合

城市副中心建设将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为主导,实现区域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但是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各产业配置进行系统谋划,确定为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配套的产业基础,实现高端产业全链条的集聚化、规模化、协同化发展。

从目前的规划来看,需要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统筹谋划,否则将形成高端产业无法落地、产业发展受瓶颈资源制约的问题。从目前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现代物流产业进行配套,特别是高端商务保障、高效食品配送等服务。目前城市CBD、金融街等区域的单位物流量远超其他区域,以快递为例,单平方公里为普通城区的几十倍,如果物流服务滞后,将无法满足环球影城、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的运营要求。

北京通州区为例。2016年通州区被正式确立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这是北京市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通州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2018年通州口岸项目选址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建设面积大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北方地区的内陆港和口岸经济区,对跨境物流服务、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各个方面将会提出新的物流服务需求。

以北京为例,看城市副中心物流建设需“C 位”当道

区域民生发展需要提出更高生活服务要求,需要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2017年,通州区快递总量达到2.4亿件,居北京市第三位。2017年通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1亿元,同比增长8%,居全市之首。强大的民生消费需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资保障体系。

同时,通州区还需要考虑该区域的民生应急保障问题。由于区域内人口数量近期会不断增加,但是区域内人口规模分布不均匀,城镇人口密度较大而乡村距离较远且人口规模较小,为保障灾后8小时内送达应急物资的服务水平,未来对应急物资配送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通州区政府共制定了48个专项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有物资保障的要求,但是本区域内并未形成完整的应急物流服务网络,还处于各自分别负责的状态。

产业资源急需转型升级发展,解决结构性配置矛盾

根据统计,目前通州区内11个行政乡镇中,张家湾镇、马驹桥镇、宋庄镇、永顺镇和漷县镇物流资源占比排名前五位,部分乡镇超过一百余处,但是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货站等业态形式。从目前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通州区物流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以往提供跨省维度的大区域性物流服务,逐渐过渡到保障首都民生或高端产业发展需要为主的服务阶段。这就需要区内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应用理念,提供新的服务内容,重点发展配送等物流业务,适度减少干线业务的拓展。按照预测,未来通州区货运量将基本保持稳定,其总量会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运输货物组成会发生较大变化,生产性服务会不断减少,生活性、服务性产品会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需要对目前的物流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在坚决疏解整治不合规的企业基础之上,要结合区域发展对现有产业健康发展进行指导,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使之符合区域发展需要,做好转型升级工作,强化区域的物流保障能力。因此需要加快对区内物流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满足城市副中心保障需要。

提升现代物流产业服务水平

显然,加强城市副中心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服务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依托新的城市副中心发展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物流领域的顶层规划设计

前期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已经完成了城市副中心的物流专项规划,但是2017年以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等为代表的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对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了做好区域的发展工作,建议在新的政策指导文件基础之上,从更加系统、前瞻的视角出发,对原有的城市副中心的物流产业规划进行适度、科学、有序地调整,形成更加具有指导性、可行性的战略指导性文件,重点对区内物流产业的定位应更加具有战略高度,明确产业发展定位,解决供给侧优质资源不足造成的瓶颈问题。

物流专项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优化本区域的物流资源布局和配置

未来北京市将有新的物流产业战略规划出台,将对区域内的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会重点发展立体交通网络,也会关注地下物流通道建设,前期通州区的运河商务区已经率先开展了应用。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区域发展加速落实相应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区域内部的物流终端布局,重点做好和北三县、京津冀等区域的协同,站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规划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凸显集约型、高效型、网络化的规划理念,做好物流设施与基础交通等设施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布局。

做好运河商务区、社区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设计,创新性地解决关键区域的物流保障问题

运河商务区等是通州区重点打造的高端商务产业集聚区,具有人员集聚密度高、商品需求数量大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其独有的地下三层管廊必须合理设置物流通道,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否则将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管理要求。

对于通州区的社区管理,以快递农产品、快消品等为主的民生物资需要以更加集约高效的形式供给广大市民,应在相应的城市终端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提出新型的物流服务节点建设模式,探索集成化、共享式的建设理念,融合物流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城市综合服务体,解决关键区域的物流保障发展需要。

加快以智慧物流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应用,注重形成新技术与新模式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近期国家的政策可以看出,在大力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并强调科学技术与商业模式的互动协同。建议本区域对物流产业提出科学的技术准入标准,明确基本的技术要求,指导企业技术升级,尽快向现代智慧物流技术转变,提高自身运行效率。同时积极推动新模式的发展,在城市流通保障领域不断创新,积极引入新的运营理念,在城市配送领域重点突破,形成新的区域发展增长点。在快递方面可以采用局部区域分时共享的方式,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满足特定区域的多个运营主体分时段作业,从而实现有限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满足消费性为主的居民物流服务需要。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需要现代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构建高效、集约、绿色的物流服务体系符合区域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也会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实现创新性发展,起到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来源:互联网
本文由智慧物流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报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