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航运资讯 > 正文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投稿人:  浏览: 3,284 次
4年前 (2019-11-07) 沙发

悠悠浦江,秋色怡人。东方明珠,再迎盛会。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开启。

老友新朋,万商云集。信心满怀,盛况可期。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均超过首届。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今天下午14:00,第二届进博会期间规模最大的配套活动,被业内外誉为”海运达沃斯”——由中远海运集团、德路里、IHS Markit、《中国远洋海运》杂志联合主办的“2019国际海运年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这也是”国际海运年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的第15个年头,国际海运年会已成为航运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受瞩目的国际会议之一。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本届海运年会以“全球航运产业链构建与价值”为主题,共同探讨航运业如何与上下游相关方共同构建全球产业链、如何共同创造客户价值,如何共同打造航运生态圈,从而支持全球贸易发展,赋能经济全球化。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希腊海运与岛屿政策部部长艾奥尼斯•普拉基奥塔基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炳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等重量级嘉宾发表致辞。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发表主旨演讲,就当前世界经贸格局变化的特定时期,如何给已经承压超过10年的航运业找到一条“破茧”之道,给出了作为全球第一大航运企业领导人的极具建设性的方案。

许立荣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公司努力做得最多的事情,或许就是研究客户、开发客户、满足客户,寻求客户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航运业的自身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解决方案或许有多种:新技术解决、运力优化解决、商业模式创新解决等等。但与这些方案相比,“产业链经营”的解决或许更具带动性、根本性:多个节点企业、多种关系组合、多方利益体现。

许立荣从两个方面对此给出了阐释:

首先,其认为,产业链经营“主导发展是大势”。

第一个原因是“全球经贸驱使”。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推动产业发展进入深度融合阶段,行业边界、企业边界、技术边界日益模糊,产业链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再一方面,世界格局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共同应对。2018年下半年以来,IMF连续5个季度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对航运而言,相同的“经济增量”带来的“海运增量”出现趋势性减少,海运需求增速与全球GDP增长比值,从2010年的1.8,降至2018年的0.7,涉及整个产业链,需共同应对。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个原因是“产业内在推动”。其认为,首先是提升服务的需要。结合贸易格局新变化,航运服务需要在全球化、区域化贸易之间具备运输“弹性”;针对物流模式端到端的诉求,航运服务需要提供全程解决的“便利性”;为适应客户对金融、保险、法律等一揽子需求,航运服务要具备“集成性”。这些服务提升都是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完成的。

其次是消化过剩的需要。当前,全球干散货、油轮的船舶利用率约为85%、集装箱船约为80%、集装箱港口未来两年约为70%;活跃船厂的数量大幅下降至350家,十年前约为1000家。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加强合作?以往松散的企业关联无法有效传导供需,并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灵,产业链经营模式恰好是一种弥补。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再次是平衡发展的需要。随着产业分工与交叉的深化,“节点企业”之间的不均衡会影响到彼此的发展。比如成本不均衡,目前为适应IMO限硫令,船东需要面对每吨价格高约200美元的燃油成本,或者一次性投入数百万美元加装脱硫塔;再比如利润不均衡,有数据统计,最近46个季度,班轮业平均营业利润率只有-1.8%,最近10个季度也仅为0.6%;对于克服这些不均衡的发展难题,产业链经营也是有效方式。

第三个原因是“技术提供可能”。技术商机需要共同把握。大、智、移、云等新技术在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商机。技术研究公司ReportLinker预测,到2025年,供应链中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7.3亿美元增加至100亿。技术手段打通产业边界。比如区块链技术,就为航运相关方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和信任建立机制,同时为提高供应链数据的可视化、可预测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技术联通万物正在成为可能。海量的业务可在网络平台完成,海量的设备可连入物联网之中,海量的数据可传到“云端”的数据中心,即使是海上航行的船舶也被纳入“船联网”之中。

因此,其认为,无论是从航运的内外部环境看,还是从新技术推动看,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都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其次,许立荣认为产业链经营“路径构建是关键”。许立荣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达成共识不算难题,如何付诸于行动才是关键。金融危机以来,业界同仁共同努力,在船货合作、港航合作、产融合作等层面不断深入,对修复市场起到重要作用。但有效路径还不够多、不够实、不够长,需要各节点企业改变方式、体现深度。其还提出了自己两点思考:

其一、如何打造“供需导向”型的产业链经营模式?    产业链上以供需为纽带的企业合作,是最广泛的一种形式,与分散、随机的市场交易相比,产业链经营的模式比较稳定:比如企业普遍建立的“供应商库”,就是典型的“供需导向”型。另外还可以通过特定项目来构建,比如亚马尔LNG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将货主、船东、金融、船厂等企业联结在一起,实质上是以项目为依托的供需导向型产业链。

这种模式虽然易于操作,但产业链价值体现不够。因此,这种模式虽然数量最多,但合作也最为表面,如何推动合作深度是重点;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业务不匹配是难点。比如“供过于求”:最近10年来,全球运力增速高出货量增速10个百分点。再比如“供不应求”:航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一直少之又少。这些问题都需要供需双方在合作深度上加以突破。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其二、如何打造“产权导向”型的产业链经营模式?

通过这种紧密型的产业链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存量市场,中远海运通过一次重组、一次并购,近三年来资产规模增加了46%,运力规模增加了50%以上。另方面可提升航运服务质量,比如近年来不少企业已具备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中远海运目前也为303家客户提供。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业内不断推动的港口航运和内陆服务的产业链一体化。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其三、如何打造“契约导向”型的产业链经营模式?

从合作的紧密度看,介于上述两种之间,节点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协议、倡议、特许经营等方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契约导向型”是推动合作深度的必要阶段。

首先具有广泛性。利于从行业的“面”上推动合作。其次具有多面性。通过契约的灵活性,可以推动更多层面的合作。比如跨界合作,以契约的方式更易于操作。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圈式经营”:即航运、贸易、金融、保险、科技、制造等跨界企业,形成新的经营集群参与竞争。

当然,契约导向型也有合作难点:松散的运作模式如何体现效率、没有法律保护的协议如何体现约束力等,比如在市场高位时签订的货载能否在低位时如期宣载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对节点企业“诚信”的考验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航运的未来在哪里?

以上三种是产业链经营构建的基本路径,但实际中几种方式的组合应用或许更为普遍,不断创新组合是产业链经营的质量体现。 许立荣最后表示,“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要有产业思维、共济理念、并见诸行动,合力打造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驶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航道”

来源:互联网
本文由物流报(www.56tim.com)平台用户攥写或转载并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物流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应链立场。转载需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如内容(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来邮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本平台核实后立即删除。E-mail:zhoulh@56tim.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